经文
01 动机的本质分野 为祂在而作与为他人而作,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根基。世人的付出常以
“值得与否” 为尺度 ——
当他人背叛、忽视或苛待我们时,便觉得投入徒劳;但若以永恒者为事奉对象,这份委身便超越了人间的盈亏计算。使徒保罗曾以婚姻为例(以弗所书五:22~33),指出爱配偶的核心不在于对方是否配得,而在于这是源自更高维度的命令。同样,对待朋友的宽容(约翰福音十三:14)、工作中的尽责(以弗所书六:5),本质上都是对那份无条件之爱的回应
—— 祂先爱了我们,故我们得以爱他人。 02 回应的永恒标杆 真正的生命实践,是将日常劳苦升华为对至高者的敬拜。无论是职场上的精益求精,还是家庭中的默默付出,皆因 “祂配得”
而具有神圣意义。这种事奉观剔除了功利主义的杂质:即便他人未达期望,甚至辜负我们的努力,我们的劳苦仍不失其价值 —— 因每一份汗水都在回应那
“厚赐我们一切”
的恩典(提摩太前书六:17)。正如基督在十架上的顺服不为回报,只为彰显爱的本质,我们的生命也当成为这样的见证:以正直为笔墨,以尽责为画卷,在尘世的每一寸光阴里,勾勒出对永恒者的感恩与忠诚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选摘自《每日经历神》
播音:吕东梅
编辑:融媒体
初审:庄期凯
复审:蒋 翔
终审:黄明科